油價會昂首闊步走進“9元時代”嗎?這應該是近日大家討論***多的話題了。
2022年以來,短短2個月,國內油價就連續3次上漲,******進入“8元時代”。3月3日,我國成品油調價后,92號汽油達到8.01元/升,95號汽油達到8.52元/升。
3月17日24時,將迎來新一輪成品油的調價窗口,不少車主憂心繼續上漲,計劃提前將油箱加滿。甚至,#95號汽油跑步進入9元時代#的消息一發出,立刻登上了微博熱搜。不少網友表示“一箱油等于一克黃金,開不起車了。”
事實上,全球都在“用貴油”。3月14日,據中新網援引美聯社報道,美國汽油均價在過去兩周內上漲幅度達79美分(約合人民幣5元),達到創紀錄的每加侖4.43美元(約合1.17美元/升,約合人民幣7.41元/升),大批美國民眾為生前到墨西哥排隊加油。
自俄烏沖突以來,布倫特原油持續上漲,3月7日曾上探至139.13美元,之后逐漸回落。3月10日,布倫特油價重回100~110美元區間。3月16日,繼續下跌,布倫特原油期貨收跌6.54%,報99.91美元/桶,WTI原油期貨收跌6.38%,報96.44美元/桶。
對外界高度關注的本周成品油油價是否走進“9元時代”,3月14日,時代財經采訪多位石油專家,均表示,本周國內油價再次上調可能性較少。
“結合國家發改委石油價格管理辦法和目前國際油價走勢,上調的可能性不大。”中國石油(5.320, 0.12, 2.31%)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高新偉對時代財經分析。
東帆石能源咨詢公司董事長陳衛東則對時代財經表示,近半個月,原油價格還是會處在高位,現在國際各方在討價還價。“原油價格至少還有半年會在90美元以上,關鍵還是能否協調各方的利益,把產量補充起來。”
但根據國家發改委的相關規定,成品油價的調整與國際原油價格的變化是聯動的。據大宗商品行業網站卓創資訊3月15日發布《主要原油品種3月14日變化幅度表》顯示,上次調價的8個工作日內,原油變化率為20.17%,預計3月17日24時調價窗口的調整為“上調”。
國內成品油價格主要追蹤國際油價
據和訊網,目前,北京地區92號汽油市場價格為8.05元/升,95號為8.56元/升。全國******的油價出現在海南省,當前,92號汽油市場價格為9.16元/升,95號為9.73元/升。
陳衛東介紹,成品油的價格組成中包括原料成本、煉油廠加工成本、加油站利潤、煉油廠利潤以及稅費等。一般而言,單位油價里面,稅費占40%以上,較為固定。因此,影響成品油價主要還是國際原油價格。
據悉,國內成品油價格根據國際油價的調整主要是依據兩個文件:2013年3月2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發改價格[2013]624 號)》,以及2016年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
《石油價格管理辦法》主要規定了成品油的調價區間——該辦法第六條,“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低于每桶40美元(含)時,按原油價格每桶40美元、正常加工利潤率計算成品油價格。高于每桶40美元低于80美元(含)時,按正常加工利潤率計算成品油價格。高于每桶80美元時,開始扣減加工利潤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潤計算成品油價格。高于每桶130美元(含)時,按照兼顧生產者、消費者利益,保持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原則,采取適當財稅政策保證成品油生產和供應,汽、柴油價格原則上不提或少提。”
當前油價依然處于“天花板”130元美元/桶之下,成品油調價具體是如何制定?
據《關于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發改價格[2013]624 號)》,將成品油計價和調價周期由現行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并取消上下4%的幅度限制。為節約社會成本,當汽、柴油調價幅度低于每噸50元時,不作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
究竟國際原油價格如何影響國內成品油價?時代財經翻查當前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中,發改委并沒有公布計算原油移動變化率的各種組成參數及值。業內主要是以“原油移動變化率”作為調價的重要依據。
據悉,行業網站卓創資訊每天都會根據國際油價公布“原油移動變化率”,其計算方式為:******步,根據迪拜、布倫特、辛塔三種原油每天的價格計算一個平均價;第二步,根據三地原油平均價計算移動平均價。移動平均價是財務統計學的算法,即以10天為周期,每10天算一個平均價格,按日期移動;第三步,用三地原油移動平均價算變化率。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鎮海煉化分公司張傳兆在《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及其對煉油企業的影響》一文中介紹,作為調價的重要依據,業內對原油移動變化率有多種計算方式,特別是對組成參數的選擇各有側重。根據規定所描述的含義,在移動變化率的具體計算中,將涉及國際市場原油及平均價、原油移動平均價、原油移動變化率、哪幾個工作日、基準日等參數的選擇和取舍。
張傳兆認為,只有這些參數選擇及取值準確,才能較為準確地反映和計算原油移動變化率,確定調價窗口是否已經開啟,真正對市場起到引導作用。
因此,張傳兆看來,發改委不想完全公開詳細準確的參數取舍和計算方法,否則,易引起市場投機,既不利于國家宏觀調控,也不利于維護國內成品油市場的穩定。
“考慮到成品油價格的調整涉及國民經濟和老百姓(36.120, -1.06, -2.85%)的切身利益,國家發改委會綜合考慮居民承受程度、CPI水平、市場投機、通貨膨脹、人民幣匯率以及國內外價格倒掛等各種因素,權衡利弊后,才會確定調價時機和調價幅度,***終推出調價方案。”張傳兆在論文中指出。
這意味著,盡管定價會存在公式,有一定的規則,但又不完全局限于規則,3月17日24時調價窗口是否上調,還要拭目以待。
油價高位運行至少持續半年
成品油與原油保持較強同步性,但成品油受供需的影響更大,而原油對國際經濟、政治、金融形勢等更為敏感。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曾在接受時代財經采訪時指出,各國為提振本國經濟,施加利好政策以刺激經濟,全球對原油需求逐漸復蘇,同時,在今年上半年由于需求的增長速度快于供應,原油交易市場重現景氣。
目前俄烏局勢不明朗,俄羅斯作為石油大國的供給會對全球能源供需格局產生較大影響,加之伊朗核談判的拉鋸進行之中,國際原油價格破100美元,創近8年新高,之后的走勢迷霧重重。
陳衛東對時代財經分析,當下制裁俄羅斯,使得全球原油缺口每天在500萬桶左右。“事實上現在全球是有富余產能的,即歐佩克和伊朗,只是之前伊朗的富余產能受制裁壓制而已。”
“歐佩克的主要成員沙特此前由于限產的原因,每天只有900萬桶不到的產量,事實上它的產能能到1200萬桶,因此如果沙特有200萬桶左右的產能補充,就能穩定油價。”陳衛東補充道。
“目前委內瑞拉已經表態,美國從俄羅斯一天進口40萬桶的缺口由它來補。再加上沙特也松口,供給缺口它也來補一點,因此油價馬上下來了。”陳衛東進一步分析。
陳衛東指出,近半個月,油價還是會處在高位,因為各方在討價還價,關鍵還是能否協調各方的利益,把產量補充起來。他預測,原油價格至少還有半年會處于90美元以上。
高新偉長期跟蹤國際油價,他對時代財經表示,***近50年的油價歷史上,與石油有關的較大規模的戰爭共有12次,對油價起決定性作用的只有2次,影響******的一次是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那也是以埃及為首的阿拉伯產油國為應對戰爭勝利,聯合起來對西方國家實行石油禁運引發的油價暴漲。
但在高新偉看來,油價暴漲和戰爭間接有關而不是直接因素,戰爭能引發石油供應中斷或暫時減少,但不改變石油市場的基本供需水平和底層邏輯。
據界面新聞梳理歷次油價大漲,背后都源于供需偏緊,也都發生過后與產油國有關的地緣沖突。此外,2008年和2011年兩次油價上漲,與歐佩克限制原油產量以及全球原油需求擴大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5次油價上漲都曾引發通貨膨脹,其中,20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美國等發達國家出現了高通脹甚至“滯脹”。
高新偉指出,油價高位運行將持續較長時間,這與當下全球通脹有關。“在目前疫情背景下,各國已經進入一個貨幣超發的競賽階段,誰先打破平衡,誰將是受害者。因此,美聯儲貨幣緊縮政策力度一定不及預期,相對于疫情后的需求恢復,如果縮表不能抑制油價,那以后靠貨幣政策抑制油價的可能性就更小了。”高新偉補充道。